戒除邪淫七种“戒不净”

七种“戒不净”

《十住毗婆沙论》中关于“戒不净”与“离邪淫”的精辟论述,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修行路上的种种陷阱,也警醒着世人坚守道德底线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佛教戒律的深刻诠释,更是对人性欲望的深刻洞察。

经文将“戒不净”细致地归纳为七种表现,其核心皆在于那颗蠢蠢欲动的“染心”。这七种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暗藏着对淫欲的潜在渴望,即使表面上断绝了性行为,内心的欲望之火却依然在熊熊燃烧,这便是“戒不净”的根源所在。

这七种“戒不净”包括:

1、以染心接受女性的洗浴按摩,如同饮鸩止渴,短暂的欢愉背后是欲望的滋长;

2、以染心闻女性的香气,与女性谈笑嬉戏,如同飞蛾扑火,明知是陷阱却无法自拔;

3、以染心与女性目光对视;

4、即使有障碍,仍以染心倾听女性的声音,如同饮鸩止渴,短暂的欢愉背后是欲望的滋长;

5、即使已经远离,仍对过去与女性的交往念念不忘,如同身陷泥潭,越是挣扎越是深陷其中;

6、为自己设定一个断欲的期限,计划在未来重新开始性行为,如同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终将自食恶果;

7、为了来世能够享受天女的快乐或富足的生活而断欲,如同缘木求鱼,动机不纯的修行终将徒劳无功。

这七种“戒不净”的描述,细致入微,发人深省。它告诫修行者,持戒并非仅仅是行为上的约束,更是内心深处的自我净化。真正的持戒,如同利剑斩断情丝,不仅要杜绝邪淫的行为,更要断除对淫欲的念头,彻底摆脱欲望的束缚,方能守住内心的清净。

与“戒不净”相对的,是“戒清净”。《十住毗婆沙论》指出,唯有远离这七种行为,方能真正达到戒律的清净。这需要修行者如履薄冰,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如同园丁呵护幼苗般,细致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毫不留情地斩断一切可能滋生欲望的苗头,不给其任何滋生的机会。

经文进一步阐述了“离邪淫”的善行所带来的美好果报。远离邪淫之人,将拥有贞良贤淑的妻子,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且婚姻不受外人破坏,免受情感纠葛之苦。这体现了佛教对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对忠诚与贞洁的赞美,也预示着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反之,邪淫的不善行也将带来恶果:得到的妻子丑陋且不贞良,家庭矛盾不断,生活痛苦不堪;婚姻也易受到他人的破坏,情感纠葛不断,身心俱疲。这再次强调了因果报应的真实不虚,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行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总而言之,《十住毗婆沙论》中这段关于“戒不净”与“离邪淫”的论述,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细致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佛教戒律的精髓,以及行为与果报之间的微妙关联。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净化自己的内心,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戒律并非枷锁,而是保护伞,它守护着我们的心灵,指引我们走向解脱的道路。

相关链接:https://www.google.com

本文链接:https://amitafo.com/110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