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先生曾对张绎说道:“我幼年时身体较为虚弱,至三十岁方才强健,至四十五、五十岁后才趋于完善。如今已至七十二岁,与壮年时相比,筋骨依然健朗。这皆因平日清心寡欲,涵养身心所致。”
张绎疑问道:“先生是否因幼时体弱,才格外注重修身养性?”
伊川答道:“我视放纵纵欲为奇耻大辱,岂能不慎?”
自然界中亦有类似现象。蝴蝶交配后,翅膀上的粉末便会脱落;蜜蜂交配后,身上的黄色亦会渐渐褪去。由此可悟,节制欲望乃养生之道。
《衡门寤言》中曾言:“世人皆以无病为福,然细思之,疾病固然不宜频发,却亦不可全无。病痛缠身固然难以长寿,然若一生毫无病痛,则易致放纵恣欲,沉溺享乐而不知警醒,反使身体难以保全。故适时的微恙,反而能提醒人注重养生,适时调理,或许长寿之道正蕴藏于此。”
莲蕊居士亦有言:断绝色欲有十种益处,反之则有十种害处。其益处如下:
一、身心清净,乃往生净土之正因;
二、正念清晰,不同于禽兽;
三、气足精满,不畏寒暑;
四、面色光润,行动轻快;
五、礼佛斋僧时,内心坦然,无愧色;
六、节省医药开支,可用于济贫;
七、杜绝因女色牵绊,心无挂碍;
八、读书写字,精神饱满;
九、脾胃健旺,饮食消化良好;
十、可常观自然风光,领略其中妙趣。
《蓄德录》亦指出:“世人多期盼早得子嗣,然未必深知其道。生育之本,乃在真气元精交合,气清精浓,则易成胚胎。故少欲者,往往子嗣昌盛,且生育顺利,因其真气稳固,元精充盈;而多欲者,则常少子,且易夭折,因其真气外泄,元精稀薄。此犹如酿酒,一斗米配一斗水,则酒醇耐放,因其本质完善;若米少水多,则酒味淡薄,甚至难辨酒水之分。现世之人多不知节欲,精气耗散,邪火上升,真阳亏损,如此何以成胎?即便偶得子嗣,亦多体弱多病,或因痘毒、或因惊风所伤,皆因父母真精不足、真气不稳所致。若侥幸度过此二劫,又易患火症虚损、怔忡、五痨七伤等病,皆因纵欲耗损元精,邪火过旺而真阳亏虚所致。”
古人有不育之困,医者教以节欲静养,不使心神劳累。心静则元精不动,神足则真气不乱。夫妻行房当待经期过净,每次慎行,平日则分床而眠。如此半年后,其妻果然怀孕,胎儿稳固。及至分娩,诞下一子,日后天花仅出三五粒,安然无恙。若此人不知节制,反而广纳美婢艳妾,纵情声色,岂能得偿所愿?
由此可见,养生之道在于清心寡欲,节制纵欲方能保全身心,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