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业障从六根重浊到清净修行的智慧

从六根重浊到清净修行的智慧

人的判断常受业障牵引,偏离正道。例如,现代社会推崇尖下巴为美,许多明星为此整容。然而,药师法门指出,下巴象征晚年福禄,过度修饰反损晚年运势。这种因业障引发的审美误判,影响深远。又如饮食观念,有人认为素食缺乏营养,执意食肉,这同样是业障蒙蔽的结果。修行之人需持素,色身清净后,自然厌弃肉食,口味转为清淡。

《黄帝内经》言“味淡上升,味重下沉”,与《楞严经》所述相通:味重者易堕恶道,味淡者趋向清净。

佛经记载,早期人类自光音天降至地球,食地肥而身轻,能飞天际。后地肥消失,改食甘露,仍具神通。甘露殆尽,五谷生长,食之则色身粗重,飞行之能丧失,饮食男女之欲随之而生。至今日,人类普遍肉食为主,调料浓重,反映出欲望加剧与根器劣化。

业障不仅影响饮食,还波及色尘、声尘与身根。现代人追求刺激的影视、嘈杂的音乐及极限运动如蹦极,皆为六根“口味”加重的表现。佛法谓今为减劫时期,人心渐浊,六根欲望愈发强烈。

《楞严经》指出,欲望最重者堕地狱,因其执着炽盛,甚至将炽热铁柱视为男女;饿鬼次之,贪心不足;而天人欲望微弱,帝释天仅轻握手即满足。人道居中,需身体接触方觉圆满。六根欲望的加剧,正是减劫中人性堕落的明证。

业障越重,六根欲望越盛,反之则趋于清净。地狱道因执着而生,天人因淡泊而自在。人道修行者通过念佛净化内心,色身随之改变。心柔和则面容柔和,口味渐淡,不复嗜肉,甚至厌弃浓重调料。此乃修行进步的表征。女性修行者或弃化妆、衣着朴素,皆因内心返璞归真。大道至简至朴,修行的本质即从重浊回归清净。

修行不仅是修心,更是心身合一的过程。心念清净,身体必现轻盈;反之,心若未变,色身难净。念佛日久之人,性情柔和,饮食清淡,衣饰简朴,六根欲望自然减弱。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业障消减、色身清净的必然结果。佛法强调因果,心为因,身为果,内外相辅相成。唯有从心入手,断除贪嗔痴,六根方能摆脱重浊,趋向天人之境。

业障引发的错误判断,如审美偏差与饮食偏执,皆源于无明。修行者通过持素、念佛,逐步破除迷雾,恢复清明。色身清净后,口味淡化,欲望减轻,生活回归简单。此非退步,而是提升——从减劫的堕落中超脱,重现早期人类的轻盈与纯净。佛法以智慧照亮人生,教人从六根入手,化重为轻,由浊转清,最终实现心身自在。

总之,业障牵引下的重浊欲望,使人误判是非,沉沦减劫。唯有修行,方能净化六根,摆脱粗重口味与刺激追求。念佛持素,心身渐轻,返璞归真,方显大道至朴之美。修行之路,即是从误判走向觉醒,从堕落迈向清净的旅程。

相关链接:https://www.google.com

本文链接:https://amitafo.com/71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