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恩重难报经》中“第三、生子忘忧恩”及其颂诗的现代白话翻译与阐释。
此段经文通过描绘母亲分娩后因儿女平安而忘却痛苦的慈爱,彰显父母恩德的深厚,旨在唤醒子女感恩之心,体悟母爱的无私与生命的珍贵。
原文: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张开,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白话译文:
慈母生产之日,五脏皆被撑开,身心极度疲惫昏沉,血流如宰羊般汹涌。
产后闻知儿女安健,欢喜之情倍增胜常,喜悦稍定,悲痛又起,痛苦仍刺透心肠。
逐句解读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张开:此句直指分娩当日,母亲经历剧烈的身体变化。“五脏总张开”形容生产时内脏受挤压扩张的极端状态,生动刻画肉体承受的巨大负荷,凸显母爱的坚韧与牺牲。
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分娩过程令母亲身心疲惫至极,“闷绝”指意识模糊、几近昏厥;“血流似屠羊”以宰羊失血的惨烈比喻产中血流如注的景象。这两句从身心两方面,细腻呈现母亲为诞下子女付出的生命代价。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生产后,母亲得知儿女平安健康,内心涌现无以伦比的喜悦。“倍加常”强调此欢喜远超日常,源于对新生命的深切关爱。这一转折展现母亲忘忧的慈心——自身苦痛瞬间被子女安危取代。
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喜悦稍定,产后剧痛与虚弱再次袭来,“悲还至”指痛苦未消,仍深刺心扉。此句揭示母亲虽因儿女平安而忘忧,却无法逃避分娩带来的身心创伤,悲喜交织,令人动容。
整体意蕴
“生子忘忧恩”颂诗以四句八言,浓缩母亲分娩后悲喜交加的心路历程。从生产时的身心剧痛,到闻儿平安的极度欢喜,再到产后痛苦的余波,层层递进,生动刻画母亲因子女安康而忘却自身苦楚的无私大爱。佛法以此教导:子女生命源于母苦,母恩深重如海,报答之情当自此而起。
佛法视角的深层阐释
1、无我与慈悲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体现母亲的无我精神。分娩之痛虽剧,子女平安即令其忘忧,此乃慈悲的极致展现。大乘佛教推崇利他,母亲以身践行“无我利子”,与菩萨道相通,启发修行者效法此心。
2、因果与报恩
“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暗含因果深意。母亲以血肉孕育子女,乃累世缘分的果报;子女得此身,当知此恩不可忘。《父母恩重难报经》借此提醒:不报母恩,即违因果正理。
3、无常与觉悟
“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折射生命的无常。母亲悲喜交织,既因子女而乐,又因自身而苦,彰显人生无常本质。修行者从此可体悟无常,激发出离心,以孝道净化业障。
4、当代意义
现代医学虽减轻分娩之痛,但产后身心疲惫与母爱的忘忧本质未变。此颂提醒今人:母亲以生命换取子女平安,其恩超越时空。修行者当以恭敬心报答,以行动珍惜母爱,方不负此深情。
结语
“生子忘忧恩”以诗化语言,细腻描绘母亲分娩后因儿女安康而忘忧的慈悲,折射佛法的无我、因果与无常智慧。它不仅是孝道的感性表达,更是修行的理性启示。子女当从此恩中觉悟母爱的伟大,以孝顺回报深情,以感恩迈向清净之道。此乃佛法赋予母恩的深刻意义,印证“百善孝为先”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