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邪淫方寸存正气,清白自可证

方寸存正气,清白自可证

浙江一隅,明朝的指挥使府邸,原本庄严肃穆,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误会,险些染上血色。故事的主角,是位受人敬重的教书先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持心守正”,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引人深思的佳话。

彼时,指挥使为爱子延请了一位先生,这位先生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深得指挥使赏识。一日,先生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学生见状,急忙取来棉被为老师御寒。谁料,慌乱之中,竟将母亲的一只绣鞋裹挟其中,待安置妥当,绣鞋已悄然滑落床底,师徒二人皆未察觉。

傍晚,公务缠身的指挥使归府,惦念先生病情,便前往探望。甫入房内,他便瞥见床下那只熟悉的绣鞋,瞬间怒火中烧,一股难以遏制的猜疑涌上心头:“莫非……他们之间有私情?”

怒火中烧的指挥使冲回内室,厉声质问妻子。妻子不明所以,惊愕之余,极力否认。然而,在盛怒之下,指挥使早已失去理智,认定妻子与先生暗通款曲,妻子越是辩解,他便越发坚信自己的判断。

为了“捉奸”,指挥使心生毒计,命婢女假借夫人之名,邀先生前来。他则手持利刃,藏于暗处,只待先生开门,便痛下杀手。

婢女来到先生房前,叩门轻唤:“先生,夫人有请。”

房内,虚弱的先生闻言,眉头紧锁,厉声喝道:“荒唐!府内岂有此等规矩?我病体缠身,夫人深夜相邀,成何体统!”

指挥使躲在暗处,将先生的回应听得一清二楚,但他心中的疑云并未完全消散,仍旧逼迫妻子亲自出面。

夫人无奈,只得硬着头皮来到先生门前,轻声细语:“先生,妾身有事相求。”

先生听出是夫人的声音,心中更加警惕,他深知瓜田李下,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祸端。于是,他隔着门,义正辞严地说道:“夫人,在下受指挥使大人之托,忝为令郎之师,自当洁身自好,以正师德。男女有别,授受不亲,深夜造访,实为不妥。请夫人速速回府,以免惹人非议。”

无论夫人如何劝说,先生始终不肯开门。指挥使见此情景,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先生和妻子,险些铸成大错。

次日清晨,先生抱病向指挥使辞行。指挥使羞愧难当,再三挽留,并向先生诚恳道歉:“先生高风亮节,令在下汗颜!昨日之事,实乃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险些酿成大祸,还望先生海涵!”

同年,先生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此步入仕途,官运亨通。

先生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并非侥幸,而是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正气”。何为“正”?“正”是光明磊落,是坦荡无私,是不为外物所动,是坚守道德底线。

只有坚守内心的“正”,才能抵御外界的侵蚀,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先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们:方寸存正气,清白自可证。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以正直的品格赢得他人的尊重,以清白的行事化解无妄之灾。 这,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相关链接:https://www.google.com

本文链接:https://amitafo.com/125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