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简州,进士王行庵以其端方正直闻名乡里,与表弟沈某毗邻而居。沈某体魄健硕,却放浪形骸,沉溺于酒色之中,常有不轨之行。
王行庵深谙因果报应之理,曾苦口婆心劝诫沈某:“表弟,我淫人妻,人必淫我妇,此乃天道循环,报应不爽。纵情声色,终将玩火自焚,悔之晚矣!”
沈某闻言,不以为然,轻蔑一笑:“兄长迂腐!我从未听闻好色之徒皆遭此报应。只要我守口如瓶,家丑不外扬,又有何惧?”
王行庵摇头叹息:“此等丑事,本就难以启齿,唯恐避之不及,谁会主动宣扬?表弟莫要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更何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岂能瞒天过海?”
沈某虽不以为然,心中却对王行庵的清高自持颇为不屑。他暗中指使家中仆妇,百般勾引王行庵,欲使其身败名裂,却被王行庵严词拒绝。后又安排美艳婢女,朝夕相处,伺机勾引,却始终未能动摇王行庵的坚定意志。
天道昭彰,报应不爽。一日,沈某酒醉归家,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竟是妻子与家奴赤身裸体,淫乱不堪。他如遭雷击,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手刃奸夫淫妇。然而,他却惊恐地发现,自己四肢无力,气血翻涌,竟连抬起手臂的力气都没有。
那一刻,愤怒、屈辱、绝望,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如同巨浪般吞噬着沈某的心智。他眼睁睁地看着妻子与家奴肆意妄为,却无能为力,只能发出绝望的嘶吼,最终气急攻心,倒地身亡。
与沈某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行庵却因其坚守正道而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在他十岁那年,曾身患重病,命悬一线。家人梦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对他们说道:
“王行庵本应寿至五十,然其一生清心寡欲,不犯淫邪,且多次劝诫他人行善积德,功德无量。上天感其诚心,特为其延寿三纪。”
次日,家人将梦中老者所言告知王行庵,王行庵闻之,内心震动,深感敬畏:“虚空之鬼神,森森其鉴!三台北斗,赫赫临之!暗室独处,亦当慎独,勿生妄念,坚守正道。”
此后,王行庵更加谨言慎行,修身养性,时刻保持正念,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潜心研究医学,救死扶伤,广施善行,深受百姓爱戴。最终,王行庵寿至八十六岁高龄,子孙满堂,富贵显达。
王行庵与沈某,一念之差,天壤之别。沈某沉溺于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放纵私欲,最终身败名裂,暴毙而亡。而王行庵则坚守道德底线,洁身自好,行善积德,最终福寿绵长,泽被后世。
梦境,或许是王行庵内心深处对善恶终有报的渴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伦理的呼唤。在那个社会,女性地位低下,道德观念相对松弛,这或许也是沈某堕落的原因之一。
这则故事警示世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淫邪之事,不仅败坏道德,损害身心,更会招致恶果,祸及子孙。唯有坚守正道,修身养性,行善积德,方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让善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