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邪淫如何戒意淫?

如何戒意淫?

意淫,是指在自己的心念上起和异性行淫的念头。

无论从未犯淫者,正在戒淫尚未成功者,还是戒淫已经成功者,戒意淫都是必修的功课。因为不戒意淫,未犯淫者可能因此身犯淫行(手淫与其他淫行);因为不戒意淫,戒淫未成功者不可能成功戒除淫行;因为不戒意淫,戒淫成功者又有淫行复发的可能。既然戒意淫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戒意淫呢?究竟有没有戒意淫的好办法呢?

我们每天的起心动念如同川流不息的河水,从早上睁眼开始一天的行程到晚上躺下闭眼睡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即使我们进入了梦乡,意识也没有休息还在做梦。

水流的形成是一颗颗的水分子相续不断、前仆后继,因此形成水的流动。我们的念头如同流水,也是一个一个的单独念头相续不断,进而形成我们的思想与意识之流。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前际念头已过,后际念头未来,现在念头是空的,如讲一个中际,立即又落入一个前际。念头念念流迁,刹那生灭不已。

当我们的接触外缘生起第一个淫念时,很快就过去了,紧接着第二个淫念又生起了,第三、第四、第五个……淫念纷至沓来,每个淫念间隔时间很短。在前一淫念已过,后一淫念未起时,中间是一段空,此时以觉照力迅速地将后续淫念斩断,淫念之流就会嘎然而止。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犯淫的过程:当第一个淫念生起时,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淫念相继生起。

如果在前三个淫念生起时,能及时将淫念拦腰截断,自己的心基本没有动过,可以保持比较清净的状态。
如果反应迟一步,七、八个淫念就生起了,心就开始动摇了,过此时就不容易把握心念了。

戒意淫,一定要在生起前三个淫念内,将其迅速拦腰截断,效果才比较好,这个方法叫“心念顿断法”,也叫“观照心念法”。因为这个时候淫念处于“婴儿期”,力量较弱,我们的觉照之力对付起来绰绰有余,不但戒起来很轻松,而且自心根本不受淫念的影响,这个时期也是“戒意淫黄金期”。

一旦错过这个“黄金期”,等十几个、几十个淫念生起来,就麻烦了。

淫念已经到了“壮年期”,变的很强大,相反,我们觉照的力量就相对弱小了,想克制淫念就变的很困难了。

淫念的意识流刚刚萌动时,只是涓涓流淌的小溪,若不斩断,很快就变成川流不息的大河,进而化为奔腾咆哮的洪水,到那时无论如何都难抵挡了。所以,一定要将淫念扼杀在摇篮里!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佛门有句修行语:“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对治意淫,不妨改一改:“不怕淫念起,就怕斩念迟。”是不是成功戒掉手淫恶习后就不起淫念了?

不是的,成功后对境逢缘,有时候淫念还是会起,不过与戒淫失败者的区别是可以降伏住淫念,不至于身犯淫行,而且淫念起的少,比较清净罢了。

我等业力凡夫哪有不起淫念的?起淫念不可怕,怕的是反应迟钝,斩不断淫念而犯淫。

《了凡四训》云:“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句话说的实在太好了!

戒意淫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我们内心:根本就舍不得将淫念拦腰斩断

戒意淫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依依不舍的贪恋心在做怪

戒淫者通常犯两般病:一病“觉念迟、不得力”。

淫念起了好一阵,身心已经动摇了,此时才觉察,戒淫就困难了(无觉表现)。二病“看的破、忍不过”。
淫念一起,也做到了及时觉察,也知道不对,由于戒淫的愿心不强烈,内心欲火沸腾,明明知得,却明明犯着,抵御不住诱惑,就此放过淫念,导致戒淫失败(无愿表现)。戒淫必须具足“觉心”与“愿力”。“觉心”就是及时觉察淫念,是我们照破淫魔的明珠,“愿力”就是愿意戒断淫念,是我们斩断淫魔的慧剑,二者合则无坚不摧。

“有觉有愿”,戒淫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百战不怠!

在前三个淫念之内生起觉察心,这一点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在前三个淫念之内迅速将淫念切断,这一点不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戒淫屡屡失败了。确切的说,并非真的做不到,而是不想做到。如果想,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周易有一卦为《风雷益》,指做事必须雷厉风行才会得益。

戒淫,必须如风雷激荡一般,以雷霆之势迅速将淫念切断,才会受益。

当我们看到漂亮女性尤其是着装暴露的女性(女性戒淫者见男色),要在一刹那迅速反观自己当下的心念,看看自己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

若是淫欲之念务必要迅速斩断它,保持内心清净的状态。只有这样严格地做观心、反省的功夫,戒意淫才能真正上路。

戒意淫很难,是因为没有人可以督促我们,完全靠自觉,而人又很容易姑息自己,放纵自己。淫念一起,放纵自己意淫还是克制自己戒淫,只在自己一念之间,决定权操之在己,我们要同自己内心的欲望做一番斗争,会面临一个比较艰难的选择。

戒意淫也很容易。如果我们戒淫的愿心足够诚,足够坚决,对淫念毫不留情、决不手软,再加上正确的戒淫方法,那么戒意淫将会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戒掉邪淫恶习也会变成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我们能在淫念生起的一瞬间,将淫念及时斩断,是不是戒意淫的功夫就到家了?没有,还没有到家。试问:到家事毕竟如何?

现以禅宗机锋对答下一转语:岂不闻“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最初的即是最末的,最浅的就是最高深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相关链接:www.google.com

本文链接:https://amitafo.com/39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