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Join
首页
戒除邪淫
行善积德
行善改运
积德改命
深信因果
孝敬父母
戒杀放生
消除业障
素食人生
佛教常识
佛教故事
佛教经藏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Welcome!
Register for an account
your email
your username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首页
戒除邪淫
行善积德
行善改运
积德改命
深信因果
孝敬父母
戒杀放生
消除业障
素食人生
佛教常识
佛教故事
佛教经藏
搜索
戒除邪淫
影响你一生的100条传世戒淫妙语
节欲养生
戒除欲念,重塑人生
程彦宾与麦爱新的道德抉择
花甲老翁猝死事件反思
徐生在欲望的泥潭中陨落
一念善恶,人生歧路
阅读更多
行善积德
劝人为善,温暖人心
爱敬存心
行善积德是福泽后代的行动指南
无相之善
方圆有度
善恶一念间
嘉善支氏的家风传承
阅读更多
佛教经藏
佛教经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教经藏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教经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教经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教经藏
佛说阿弥陀经
深信因果
因果不饶人
羞耻之心
自省之道
求姻缘的智慧之道
婚姻源自爱欲心
婚姻本质:无常、无我与缘起性空
佛教的婚姻观
阅读更多
行善改运
山林夜语,银书救命
心量与福慧
如何以积极心态与行动积累人生福报?
七种无财布施
了凡先生的改过之道
业力与命运
一切境相皆由心的造
阅读更多
积德改命
心怀善念,用善念点亮生活
善良为何仍痛苦?
家族兴衰的必然法则
曾国藩的四句话
史某捐金拒色:善行背后的福报
阅读更多
孝敬父母
孝亲敬长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感恩之心为何难生?
至孝至德
接纳父母的平凡
孝行天下,传承千年美德
戒色与孝顺
《父母恩重难报经》咽苦吐甘恩(4)
阅读更多
戒杀放生
放生是慈悲的涟漪,改变的契机
自杀到底算不算杀生?(圣严法师)
杀生的,和吃肉的,谁罪过更大?
关于孩子为什么不能多吃海鲜的智慧思考
怀孕期间为何应戒杀行善?
为什么不能杀野生动物?
阅读更多
消除业障
放下怨恨:以智慧点亮心灯
远离抱怨,福自天成
戒偷心:从自私到无私的修行正道
从六根重浊到清净修行的智慧
业障与清净的因果智慧
要改变命运,要忏悔过去的因
如何消除业障呢?
阅读更多
素食人生
抗癌的食物—蔬菜、水果
素食与美容
素食的利益
最新文章
戒杀放生
放生是慈悲的涟漪,改变的契机
Zen
-
2025-03-23
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中,或多或少都曾因无知或有意而造下杀业,这些业力如同无形的枷锁,影响着我们的命运。圆瑛老法师慈悲开示:“放生就是还债,还多生多劫的杀债。” 那么,如何通过放生来偿还
戒除邪淫
戒除欲念,重塑人生
Zen
-
2025-03-23
沉溺于情色,如同饮鸩止渴,虽能带来短暂的感官刺激,却在不知不觉中透支着身心健康,消磨着意志。长期沉迷者,往往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甚至被欲望所奴役,内心饱受煎熬。若能幡然醒悟,立志戒除
孝敬父母
感恩之心为何难生?
Zen
-
2025-03-22
生活中,我们时常审视他人的不足,抱怨自己遭受的亏待,却鲜少反思,为何难以怀抱感恩之心。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与认知偏差。本文将剖析阻碍我们感恩的常见因素,并探讨如何在现代
孝敬父母
至孝至德
Zen
-
2025-03-22
孝道,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维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然而,现实并非总是完美,我们或许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父母,他们或许犯错,或许伤害了我们。面对这些伤痛,我们该如何抉择?以宽容之心
孝敬父母
接纳父母的平凡
Zen
-
2025-03-21
人世间,亲子关系的建立是一场充满爱与责任的旅程。我们期待父母是超人,是英雄,却常常忽略,他们也只是平凡人,有着各自的局限与不完美。理解父母,接纳他们的平凡,或许才是维系良好亲子关系的
行善改运
七种无财布施
Zen
-
2025-03-21
佛陀慈悲,开示世人,布施并非权贵专属,纵使身无长物,亦可行七种“无财布施”,点亮心田,福泽人生,照亮前行之路。此七施,不费分文,却能积攒无量功德,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命品质。
佛教常识
佛陀十大弟子
Zen
-
2025-03-20
佛陀十大弟子讲述了佛陀座下十位杰出弟子的生平事迹和修行成就。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个性和专长,例如舍利弗的智慧、目犍连的神通、摩诃迦叶的苦行、阿难陀的博闻强记等,通过跟随佛陀修行,最终证
消除业障
放下怨恨:以智慧点亮心灯
Zen
-
2025-03-18
怨恨,是潜伏于心底的毒蛇,日夜啃噬着我们的快乐与安宁。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一次次的失望、委屈、愤怒累积而成。与转瞬即逝的嗔怒不同,怨恨更像是一坛封存的毒酒,时间越久,毒性越烈,最终
消除业障
远离抱怨,福自天成
Zen
-
2025-03-17
生活中,抱怨之声不绝于耳。无论是对工作的不满,对生活琐事的烦恼,还是对他人行为的指责,抱怨似乎成了我们宣泄情绪的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每一次抱怨,都在悄然侵蚀着我们的福报。佛家视
深信因果
因果不饶人
Zen
-
2025-03-17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这句警世恒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宇宙间一条颠扑不破的铁律。善恶终有报,如影随形,纵使一时逃脱,终将难逃命运的审判。 佛教视角的因果,并非简单的
1
2
3
4
...
21
Page 3 of 21
金刚经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金刚经》
忏悔文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