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藏

最新文章

迷途知返,幸得良友引

明朝崇祯年间,才子曹稚韬与邻家美妇的邪念纠葛,险些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幸而,他身边围绕着一群情深义重的挚友,以智慧和耐心,助他迷途知返,最终改过迁善,成就了一段浪子回头的佳话。

师道沦丧,折翼英才

明朝嘉靖年间,天资聪颖的陆仲锡,本应在科举考场上大放异彩,却因一位失德的老师,断送了锦绣前程。 这段令人扼腕的往事,不仅揭露了师道沦丧的悲哀,更警醒世人:为人师者,当以德为先。 十

方寸存正气,清白自可证

浙江一隅,明朝的指挥使府邸,原本庄严肃穆,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误会,险些染上血色。故事的主角,是位受人敬重的教书先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持心守正”,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引人深思的

韩声振的儒者风范

梓潼县,自古文风鼎盛。 提起韩声振,老人们总会捋着胡须,露出敬佩的神色:“韩先生啊,那可是个大善人,一辈子做好事,教书育人,把咱们这儿的风气都给带好了!” 韩声振,出身梓潼县的富庶

赵氏一念之差的轮回悲剧

显赫的府邸,却笼罩着无嗣的阴影。 贵族老爷膝下空虚,为延续香火,纳了一房妾室。 新妾入门,果真带来喜讯,诞下一子,母凭子贵,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这看似圆满的景象,却如同一把火种,点

靳瑜的取舍与天赐良缘

江苏镇江,靳瑜其人,以敦厚闻名乡里。 他是位教书先生,清贫却也自得其乐。 唯有一事,常令他与妻子夜不能寐——年逾五十,膝下犹虚。 在那个视血脉传承重于一切的时代,无后,仿佛人生的一道

沈鸾的一念之善,福泽绵长

江西儒生沈鸾,年过半百,却仍是穷困潦倒的塾师。 更令人扼腕的是,他膝下无子,早年曾有几个孩子,却都如流星般划过,未能留下。 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这无疑是压在他心头的一

钱豪富的仁义与天赐麟儿

话说江苏武进,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钱豪富,家财万贯,乐善好施,是乡里乡亲眼中活菩萨一般的人物。 唯独有一桩心事,让他和夫人略感遗憾——膝下无子,偌大的家业,眼看着就要后继无人。 然而,钱

莫文通的善行与六代福荫

明朝中叶,江南水乡华亭县,民风淳朴,却也难免鱼龙混杂。 莫文通,一位世代务农的普通农人,以其义薄云天的壮举,不仅拯救了一条无辜的生命,更为家族奠定了绵延六代的兴盛基石。 他的故事,如

袁公的福报奇缘

暮色四合,陕西人袁公孑然一身,立于江南水乡的渡口。 兵燹过后,家园尽毁,妻离子散。 他本欲在异乡重建家室,延续香火,却不料,一桩看似寻常的买卖,竟如蝴蝶扇动翅膀,掀起命运的波澜,让他

金刚经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

忏悔文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