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藏

最新文章

自省之道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自省常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能力。 那些能够每日审视自我、不断修正错误的人,往往能够在精神世界中获得持续的成长。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不仅是

命运无常,心怀谦谨

人生的命运究竟如何,谁也无法预知。 有人生来锦衣玉食,有人历经坎坷波折。 然而,无论命途如何,了凡先生留下的智慧却如明灯,照亮后人前行的路。他曾被人算定命数,却不甘于宿命的束缚,

了凡先生的善举

在明朝的宝坻县,有一位知县名叫袁了凡,他的故事至今令人感慨。他心地仁厚,满怀慈悲,自从接任县令,便决心为百姓谋福祉。前任知县在位时,每亩田赋按二分三厘七毫的标准征收,税负沉重,民声叹

修行与弘法

佛教的修行与弘法,从来不是单一的窄路,而是如百川入海,形态各异,充满生机。 唐朝六祖慧能身边的方辩禅师,便以一尊塑像开启了一段传奇。他擅长绘画与塑像,一次,六祖命他为自己塑像。他精

戒色与孝顺

百善孝为先,孔子曾言:“夫孝,德之本也。”对于立志戒色的年轻人而言,敬爱父母不仅是道德的起点,更是戒色成功的基石。戒色不单是克制欲望的过程,更是一个修身养德、重塑家庭和谐的旅程。而这

业力与命运

人生旅途起伏跌宕,长寿或夭折、贫困或富贵,皆是因果循环的映照。世人常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命运并非凭空而生,而是由过往的业力所造就。若能深刻理解这一点,便会明白,真正决定人生走

抱怨,是人生的枷锁

世人常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困境,有人选择直面挑战,有人却习惯性地抱怨。抱怨,看似无关紧要的情绪宣泄,实则是无形的枷锁,禁锢心灵,侵蚀品德,使人陷入负能量的泥潭,愈加难以

十种行善积德的方法

行善积德,是塑造人生福报的根基,更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准则。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人若能以善为本,不仅能成就自身,更能惠及后代。以下十种行善方法,不仅指引我们如何在日常

佛法修行的真正入门

在尘世喧嚣中,人们奔走于各种欲望与追求之间,却常常迷失了生命的真谛。古德智者曾一针见血地将世人分为两类:贪财者与好色者。这看似简单的分类,却道破了人类最根本的执着。梦参法师的教诲直指

 一切境相皆由心的造

人生漫漫,众生追逐着看似各异的目标——荣华富贵、情感依托、成就地位。表象之下,这无数的渴望实则指向同一终点:幸福与安乐。这并非巧合,而是生命本质的共同指向,是镌刻在每个生命底层的终极

金刚经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

忏悔文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华严经》